查看原文
其他

人生不设限 | 看这位西大姑娘的“破圈”之路

骄傲的 西北大学 2024-04-25

“我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。”每当宗之琳迷茫的时刻,这句话总在心头回荡。从懵懂的大一新生成长为专业过硬、多元发展的“六边形战士”,所有的惊艳都曾由平庸历练,当北京大学的预推免通知真真切切地到来时,三年多的坚持和付出似乎都有了回响。原来只要沿着自己的方向行进,尽管蜿蜒,但心中的光与梦想终会照进现实。

犹豫不是止步不前的理由,只有努力才能拥有更多的选择。对宗之琳来说,路的尽头是什么或许没那么重要,她更关心的是这一路上都有些什么。不给人生设限,她希望可以一直拓宽自己的可能性,去尝试更多的新事物


在一次次努力中,积攒力量

2020年夏,刚刚结束高考的宗之琳对未来还有些迷茫,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,偏爱文科的她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西北大学的历史学,开启了大学生活第一步。

从好奇到热爱,大一一年的学习让宗之琳逐渐明晰自己的兴趣,在专业分流时选择了能够激起她更多探索欲的世界史专业,“这个学科不断地给我一种新鲜感,让我能够保持一颗好奇心去探索。比如说一个国家发展的逻辑,两个国家之间交流交往是怎样的,背后的历史原因是什么,这些都是我感兴趣的。”宗之琳说道。

进入大学后,宗之琳不断探索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。为了更高效地记录课堂内容,她完成了从纸质笔记到“无纸化”学习的转变。碎片时间不好细化,便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和计划,根据具体的时间安排再进行灵活调整。沿用高中时画知识树的习惯,她还会把平时积累的课件和笔记通过软件做成思维导图,搭建好知识框架,以便背诵记忆。

(宗之琳的课程笔记)

世界史也是一门对语言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。高中时对西班牙语有着浓烈兴趣的宗之琳,在入学之初便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西班牙语,达到了西班牙语阅读B2,听力和写作B1的能力水平。这也为她的专业课学习带来了一定的语言优势。

对于英语的学习,宗之琳也有着独特的心得。她认为“一切都需要建立在词汇量的基础上”,为了让背过的单词真正融入到生活当中,“磨耳朵”是一种有效的方法,“我习惯早晨醒来带上耳机去听一些英文的材料,吃饭的时候看英文剧,让自己沉浸在这种语言环境中,熟悉他们的语气腔调。”宗之琳分享到。扎实的词汇基础和不断练习提升了英语能力,也帮助她取得了六级639分、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二等奖的好成绩。

一步一步地积累知识、改进学习方法,在三年的稳扎稳打中,宗之琳的平均绩点达3.87,排名专业第一,并获得了国家奖学金、三次校级一等奖学金、优秀新生奖学金,“优秀学生标兵”称号等多项荣誉。这些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,也在时间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,为未来的机遇埋下伏笔。

(宗之琳所获部分奖学金证书)


在多一次尝试中,突破可能

通史、国别史、史学史、宗教史……历史学院和中东研究所老师开设的多种课程开阔了她的视野,“我看什么东西都觉得有意思,都想过去尝试一下。”对宗之琳来说,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但她始终相信,本科期间的学习一方面是在打牢学科的知识基础,另一方面则在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,“所以就根据当下自己的兴趣来选,后面再变方向的话,我都是可以接受的。”她笑着说道。

未来的走向尚未确定,但宗之琳并非被动地随波逐流,而是勇于尝试各种可能性,逐渐找到自己的节奏。大二时,她主动申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。“我想试试看,整个过程我到底能不能‘盯’下来。”宗之琳说。任何研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与指导老师沟通确定好研究方法和思路后,她和同伴翻阅了大量资料,理清学术源流,把最新的结论及个人思考充实到论文的写作中。“这个过程锻炼了我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写作能力,也让我意识到了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去探索。”从刚接触文献时的生疏到应用自如地输出,项目的顺利结项既是努力过后的水到渠成,也是对她学术能力的初步肯定。

同年,宗之琳还和伙伴一起参加了“挑战杯”大学生创业竞赛。初探未曾涉及的领域难免不够成熟,但多一次尝试就有多一份收获,在实地调研中,她体会到一个项目从构想到实现的复杂,对细节的掌控能力也得到了提升。

相比结果,宗之琳更享受去尝试的过程。在参加夏令营和预推免面试时,她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态。作为恢复线下面试的第一批学生,往届的参考比较少,投递的第一个学校便被拒不免令她有些灰心,但在朋友和家人的鼓励支持下,她很快调整好状态,为接下来的面试做准备。

大三的暑假里,宗之琳先后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、南开大学等学校的夏令营,获得了“优秀营员”的资格。多个录取通知在手,是安于现状还是放手一搏,再去挑战更高的目标?宗之琳没有犹豫太久,北京大学是她向往已久的学府,这个默默沉淀的姑娘鼓起勇气,不过是“多付出一次努力、多进行一次尝试”。今年九月,凭借过硬的知识储备和从容不迫的表现,她又顺利通过了北京大学的复试,最终选择进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继续深造。


在每一次“破圈”中,迎来蜕变

宗之琳认为,大学是一个开放的环境,不能只局限于专业课程的学习。她也乐于在本科期间多探索,突破自己的舒适圈。

受在报社工作的母亲的影响,她对纸媒一直有着向往之情,大一时便加入了西北大学融媒体学生记者团。社团有很多随机采访的任务,这给性格内向的宗之琳带来了很大挑战。但“不习惯不代表做不好”,把准备做得更加充分、把心态放得更加平和......从一次次的交流和练习中积累经验,她不断克服紧张的情绪,打磨出自己外向的一面,蜕变得更加自信。

社团“老带新”的制度让她获益良多,“从学长学姐带我到我带学弟学妹,是一种传承,也感谢指导老师熊老师,感恩一路上的相遇和收获。”三年来,宗之琳累计发表文章16篇,刊印在《西北大学报》上的一个个铅字见证了她的成长。

(宗之琳在校报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)

从小学习中阮的宗之琳并未因学业中断过练琴,16年的陪伴造就了她与中阮的独特默契,“用音符诉说故事或是称赞美景,静下心来弹完一首曲子是十分畅意舒适的。”从前弹琴是一个人的放松与享受,在大学里还可以是拓展社交圈的方式,这对宗之琳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。

以琴会友,宗之琳在西北大学艺术团乐团结识了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,彼此的情谊更是在一次次的配合中愈发深厚。担任乐团副团长对她的时间规划和办事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草地音乐节、冬季歌舞会、西大小春晚、仲夏音乐会、毕业音乐会......宗之琳既是舞台上大放光彩的中阮演奏者,也是幕后支撑全局的组织策划者。回顾这些经历,她感慨良多:“筹办一场活动是非常繁琐的,但无论站在哪,我都想呈现出最好的一面。”

(宗之琳参加毕业音乐会表演)

(宗之琳和乐团的伙伴们)

在宗之琳看来,不设限的人生拥有无限精彩和无限可能,“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走出舒适圈,去适应并且克服在尝试新事物当中所产生的不适感。”无论是学术道路上的探索还是个人成长中的挑战,她都从容应对,在一次次主动尝试中渐入佳境。

三年的西大生活丰富多彩,宗之琳特别感谢辅导员王浩、导师申玉辉、班主任裴成国、雷钰、王新刚、马锋、卢玲玲、刘磊等老师,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予的关心与教导。父母、朋友在情感上的支撑和鼓励也是她前进的动力。

“人生是旷野。”对现状的更高追求和未来的更多期待促使她不断付出努力,而每一次全力以赴的过程就如平常的练琴那般纯粹:“练基本功的时候是很辛苦的,要经历一段没有观众没有掌声的日子,拥有可靠的核心力量后,才能把一首曲子的情感和内涵更好地诠释出来。沉淀过往,才能迎来新光。”宗之琳相信,生活永远在向前,不必害怕未知的远方,每一次努力,都是在增加面对这个世界的底气,每一次尝试,都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

更多精彩,不容错过~

省委对西北大学党委书记进行调整
NWUers的精彩周末!你选择哪种打开方式?
从填补空白到领域翘楚 | 他们创建了一流文保人才培养体系
省委对西北大学领导班子进行调整
西北大学承办陕西省首届校园安全标准化建设研讨会
NWU点歌本 | 点击查收多年前的青春回忆🤗🤗
下!雪!啦!❄❄❄
保研秘籍 | NWUers身上的亿点点学霸震撼!

图/ 钱冠儒 部分图源受访者

文&编/ 胡家榆  录音整理/ 赵芷瑶

编校/ 朱悦  责编/ 魏梦鸽


为优秀的西大学子点赞!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